这里是「专家解惑」栏目,听专家说健康。
本期我们邀请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专科创始人兼主任 邓蕾丽,和大家讲讲「疫情肥」的相关知识。
6岁小雨由于贪吃不喜欢运动,此前体重已达60斤,疫情期间体重又增加了。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胖,这该如何是好?
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孩子暂别了户外活动,整天宅在家里,“静态活动”过多,运动过少。另外,宅家期间,不少家庭的饮食相对以高热量食物,如快餐食品、高油脂食品等为主。这两项因素叠加,造成了儿童出现了“疫情肥”。
「疫情肥」儿童期肥胖
排除疫情因素,在我国,儿童肥胖近年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据全国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时间增长了2倍,达到了5300万①。
儿童期肥胖症与范围广泛的严重并发症相关联,易引发不少高风险疾病。另外,让不少父母更担忧的是,肥胖儿童的性激素分泌也容易异常,可能会导致性早熟和身材矮小等问题。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害
我们知道疫情之下,让孩子呆在家是没办法的选择,这种情况应该是暂时的。但肥胖除了对外形有影响,其他的健康风险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内分泌系统
据报道,在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中;
糖耐量受损的患病率为7%-25%;
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为0.5%-4%;
肥胖的青春期女孩其雄激素过多症和早发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增高。
心血管系统
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可能性是非肥胖儿童的3倍;
超过50%的肥胖儿童有血脂异常;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
儿童期和青春期肥胖与成年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
消化系统
约40%的肥胖儿童有脂肪肝;
约2%的肥胖青少年中发现无症状的胆石症,
其中大多数为女性。
呼吸系统
约10%的肥胖儿童和青少年存在有临床意义的睡眠呼吸暂停,在重度肥胖和/或有持续性打鼾的儿童中风险更高。
骨骼系统
与非肥胖儿童相比,骨折/膝外翻/肌肉骨骼疼痛/活动度受损以及下肢力线不良的患病率增加。
心理问题
与他人疏远/同伴关系扭曲/自尊心低下/体态形象感知扭曲/焦虑/抑郁。随着年龄增长,心理社会疾病的风险增加,女孩的风险比男孩大。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控制体重?
疫情期间,孩子天天宅在家,如果吃得多、动得少,可能身高没有明显增长,体重却悄悄长了许多。 长时间下去, 体重正常儿童可能发展为超重或肥胖,已经超重或肥胖的儿童会更加严重!合理饮食是预防与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手段之一,下面讲一讲如何智慧地做到合理饮食。
01
三餐不吃撑,早餐优先行
不吃早餐或者早餐吃得不好会带来很多危害。比如:头晕、心慌、抵抗力下降等。
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一天总能量的25%至30%。尽量避免疫情期间孩子起床太晚而不吃早餐的情况。
02
吃饭要慢嚼,饱了早知道
学会放慢吃饭速度很重要。如果吃得太快,大脑来不及传出“吃饱了”的信号,一不小心就吃撑了。所以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样不仅有利于食物中营养的吸收,也能更好地品尝食物本身的味道!
03
食材如何选,宝塔来指导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可以指导孩子吃什么、吃多少。每天尽量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烹饪时少盐少油。
教大家一个简单实用的食用量估计法:
一般情况下,建议孩子每天吃2~3个普通成年人拳头大小的蔬菜、2~3个普通成年人拳头大小的新鲜水果、1个普通成年人手掌心大小的肉。
“疫情肥”如何合理的安排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对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很重要,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充足的睡眠与减少静坐时间可强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要尽可能减少久坐少动和视屏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身体活动,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其中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
准备运动
1. 慢跑5分钟,要求心率80-100次/分。
2. 学习的广播体操,要求心率100-120次/分。
快速运动
1. 快速跳绳5分钟,中间可休息2次,每次1分钟,要求心率140-160次/分。
2. 中速跳绳500个,可休息2次,每次1分钟,要求心率120-140次/分。
放松运动
要求心率100-120次/分
1. 慢跑5分钟。
2. 牵拉操5分钟,动作:伸臂、压腿、弯腰。
总之,正常的体重有利于儿童循着正常的发育过程生长发育。儿童期的肥胖,经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如果儿童的肥胖延续到成人期再作减肥治疗,部分已经造成的发育影响则无法完全恢复。
所以,做父母的应该注意
● 首先要预防、控制孩子肥胖。
● 如果孩子已经超重,要积极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来控制体重的进一步增加,逐步减轻体重。
● 如果已经肥胖,应尽早采取有效的减肥措施,尽可能早期治疗以避免儿童发育受到不良影响,造成终生遗憾。
专家简介
business interview
如果您也有身高管理方面的需求
想了解更多孩子生长发育相关问题
可以关注健高儿科微信公众号!
▼